洗髓功练习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打坐?在这里详细为学员进行分析: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
动以养形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会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所以《吕氏春秋》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
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张子和强调“唯以血气流通为贵”。像易筋洗髓功功法,吐纳、垂吊、拉筋、拍打功法都讲究以动形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的目的。
静以养神
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神气清静,可健康长寿。由于“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神”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故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的思想。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这也是易筋洗髓功练习过程中需要打坐的原因。
动静适宜
从《内经》的“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竹简的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少林易筋经、华佗的五禽戏,到后世的各种动功的特点,概括言之就是动中求静,讲究动静适宜的原则。
·打坐过程中,可以让人们杂乱、浮躁的内心慢慢趋于平静,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豁达宁静,心之向往,享受自在人生。
·打坐不仅能够强健身体,帮助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还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
除此之外,打坐还有很多好处:
1、增加心脏向上半身的血液供输,使头脑清醒,精神力更佳;
2、长期坚持打坐可以帮助疏通下半身堵塞和不通畅的经络及穴位;
3、可以帮助改善循环上半身的气血,提高抗寒的能力;
4、矫正背部姿态,减缓脊椎压力;
5、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免疫系统;
6、提高自我调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加耐心和意志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马里兰州大学哈里博士经五年研究后说:“冥思静坐可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另可治疗许多不治之症和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塞格尔也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低87%。
研究人员还说:“如每天静思两次、每次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并可用做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打坐的姿势
刚开始不要太计较姿势,只要能坐着不乱动就行。一个脚放下面,另外一个脚放到大腿位置叠着不交叉,这个左右根据自己爱好,也可以交叉换着来锻炼。
手怎么放
打坐时候,手放哪里,很多人也有这种疑问。其实打坐手势有很多种,我们平常打坐修心,只要双手放身体中线中间腿交叉位置,大拇指轻轻相对就行,也有人问到底哪个手在上,哪个手在下。这个没有一定的,一般就是左手下,右手叠左手上。
打坐时间
初学易筋洗髓功打坐的朋友们适宜由5分钟开始挑战,接着可以渐渐的增长时间到30分钟,时间不限。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versed. 河南省易筋经健康管理咨询研究院 豫ICP备18038436号-2 技术支持:河南易筋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