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即养性!
养生就是养性,就是要保养和遵从这些天性,而不要去破坏这些天性。
有人问,那养生不是很简单吗?是的,养生很简单。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容易,可坚持做到并不容易。

譬如人饱了就不应该吃了,这事做起来难吗?不难,可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吃饱了,但由于觉得这东西很好吃,就会再多吃一些。朋友聚餐或节庆聚会,我们一般都会吃得过多,这就开始违背天性了。
再譬如有时我们很困了,应该上床休息了,但是因为还有没完成的任务,所以就得喝杯茶或咖啡,抽支烟,提提神,这又破坏天性了。
还有,性成熟后,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人就需要过正常的性生活。可是有的人觉得这种感官刺激很舒服,便过分地追求这种感觉,以致会有性生活过度的情况;也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因而强行压抑正常的欲望——这些都违背和破坏了人的天性。再比如人的情绪问题。人都有七情六欲,中医学把这些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有人说我们坏话,我们就会不高兴,会生气;亲人故世,我们会悲伤;看到令人害怕的事,我们会恐惧……这些都是天性,即人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这是正常的。当这些刺激消失后,大多数人的情绪很快就会平复,可是有的人却会沉溺于这种情绪而不能自拔。我们经常会听到的“恨你一辈子”,就是一种典型。有的人失恋了就很痛苦,整天萎靡不振,甚至借酒消愁,把白酒往胃里灌—如果小猫、小狗失恋了,才不会用一瓶二锅头来伤害自己呢。经常破坏或损害天性,健康就会出问题,疾病就会找上你。

(1)人的天性特点之一:自我调节能力
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自我调节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的身体会作出调整以适应环境,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比如到了热的环境中,假设是40℃,我们就会出汗,这时身体的散热功能便会启动,因此我们的体温还是维持在37℃左右,而不是40℃;而当我们身处0℃的寒冷环境时,身体也不会像杯子中的水一样变成0℃——这个时候表皮会收缩,散热会减少,同时体内产热增加。这就是人体对气温的自调节能力。
人体也能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自行调节。譬如到了高原环境,比如西藏、青海等,高海拔的地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较低,人会有缺氧的高原反应。可是你在那儿待一段时间之后,身体自然就会作出调节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氧气。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我们的藏族同胞,他们的肤色暗紫,其实并不全是阳光晒的,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输送氧气的蛋白质。可见,人在低氧的环境里,血红蛋白会增加。人体还会对光照作出调节以保护身体。生活在非洲的人皮肤比较黑,那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作出了自调节,增加皮下的黑色素以阻挡紫外线对身体深层组织的损害。
而在北欧这种光照时间特别短的地方,人们的皮肤通常比较白,且眼睛是蓝色的,这是因为白皮肤可以吸收更多阳光,蓝眼睛则对光更敏感。实际上,人体不只会对温度、光线、含氧量等变化作出调节,还会对许多其他的外界变化作出自身的调整。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我们所处的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气温、湿度、光照、风力、食物、社会压力等,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就不容易得病;适应环境的能力弱,就容易得病。因此,增强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2)人的天性特点之二:自愈能力
除了自调节能力外,人的天性还有自愈能力。当人患了疾病或身体有损伤时,身体能自己愈合、自我修复。

我们都知道,家里的电视、冰箱坏了,就要请人修,它们不会自己变好,更不会自己长出一台全新的电视、冰箱。
但人的身体不一样。譬如你的手被划破了,流血了,但血不会像开着的水龙头一样滴滴答答流个没完,此时人体的凝血机制会被激活,以形成血栓堵住出血点;
你感冒了,气管发炎了,过段时间炎症损伤的黏膜就会自行修复;
像肝脏这种再生能力强的器官,即使被切掉一大块,只要有足够的营养,还会长出新的、健康的肝脏。
当病毒、有害细菌进入身体时,身体就会产生抗体,有一万种致病菌,身体就会产生一万种抗体,有一百万种致病菌,就会产生一百万种抗体,这非常神奇。

古人虽然没有这些科学知识,但他们同样知道人体有自愈能力,称这种能力为“内药”——身体自己的魔药。中医学所说的“正气”“元气”等,其实都是指人体的这种能力,虽然语言表述不一样,但内涵是一致的。人体这种天生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既是人类长期进化形成的,也是在出生后不断发育成熟的。养生就是要保护好这种能力,避免损害这种能力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如果天性健全,过着顺从天性的生活,就会健康长寿,享受天年。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在偏僻的山野乡村中,一些老爷爷、老奶奶身体很健康,活到九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他们可能没上过学,也从没听过“养生”两个字,可他们的生活基本遵从了人的天性。
这或许是他们的天性比较健全,按现在的话来说,是遗传素质没有大问题。每天的起居劳作比较规律,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地头农活或家务活,而不是整天坐着、躺着,啥事也不干。

他们的性格乐观开朗,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有心事或不快时,喜欢表达出来,为人友好,乐于助人,与家人相处也和睦。他们在饮食上也比较节制,吃的都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健康食品。这样的人,不谈养生自养性,他们也不用去健身馆,不必吃补药,就能颐养天年。
许多知名中医都有慢性病或年幼时体弱多病,但由于他们懂得保养,懂得如何顺从天性,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健康。唐朝的孙思邈寿一百多岁,然而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为治病几乎倾家荡产。可是他一辈子修性养身,最终成为言行一致的养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