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0371-071
  • 客户服务:17513287665
  •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南路和如意东路交汇处运河上郡北区易筋经研究院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易筋经功理要旨解析(二)

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功理要旨
 
功理要旨是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所应知晓、遵循的道理和规律,是领悟易筋经功法理论和技术的关键。深入认知和掌握传统易理、筋膜气论、易筋洗髓等学说和功理,是习练者更快地步入易筋经之门、持续提升练功层次和获取最佳健身成效的关键路径。
 

图片

 
1.旨于易理,法于阴阳
 
筋经之“易”源于《周易》之“易”。《周易》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诸子百家学说皆从此来。传统文化中,“易”成为了囊括天地大道的代名词。初创易筋经的先人,把其命名为此,绝非偶然同于《易》,而是暗含从“易”之大道中学习保卫生命的智慧。从易筋经文本记载和实践方法来看,强调练功与天地大道合,根据节气变换调整练功强度方法,以及“智、仁、勇”的练功关键,以体的痿弱状态,达到内壮气力、外强神勇、涵养心神,进而阴阳平和、内壮外勇、尽其天年的目标。
 
易之道也!书中所谓“弄壶中之日月,抟掌上之阴阳”,即是把人体自身比喻成一个小天地,人可以自己把握身体内在的阴阳变化规律,通过自主调节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状态。而易筋经之功法锻炼,正是在于按照身心内外的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自我锻炼,使“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驰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其中传达的是人身之筋骨可通过一定方法由弱变强人体能由衰弱变得强壮的阴阳变化之道。除以《易经》阴阳变化之理为其哲学导向外,《易筋经》功法动作中也处处体现阴阳转化与阴阳平衡之法则。
 

图片

 
2.易筋炼膜,内壮外强
 
筋膜理论是易筋经最具特色的功法理论基础。易筋经所易之筋正是把萎靡、软弱之筋练成有柔韧、有力之筋。筋,还包括了经筋。经筋,是十二条正经运行的场所,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之地,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洗髓易筋”很多人认为是神秘莫测之说,其实表达的是内强外壮的练功要点。意守积气、凝神合气,经脉畅达,筋膜腾起,内气充盈,为内强,为体;导引吐纳,按摩拍打,筋健体泰,浩然气度,神武勇力,为外壮,为用。气积则力生、气充则力周,气积内而力达于外,此即内壮而外强。由此可见,要洗髓炼气,内气充足则力满,内气周全则力不驰散;练气又要通泰筋骨身体,筋骨康健,身体通泰,则气血所在之场域就大。易筋经的修习,充分融合了外在肢体的导引吐纳与内在意气的清虚内守。内强而外壮,外壮而内强。
 

图片

 
3.揉脊练形,平和心神
 
易筋经作为一个功法整体,动作之间相互递进照应,整体联系非常紧密,一般不拿出单练,是之谓大练形。易筋经的十二式大练形,以揉脊为核心运动方式,以脊柱带动全身形体的运动。易筋经大练形的肢体运动设计,持久练习可让脊柱得到各角度的牵引拉伸,保持中正、柔韧、活力的状态,并促进舒筋活血、通经活络,使受损的肌肉、肌腱、韧带等逐渐恢复弹性,增强肌力,润滑关节,还可刺激脊髓中的神经束,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优化人的生命质量。
 

图片

 
习练易筋经的核心基础,首先就要做到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正所谓息从心起,心静则息调,息调则四体安舒。即使是在揉脊练形运力于肩、胯、肘、手之时,心神也要始终处于平和状态之中。习练者能心神平和,才可在行功时处于心无杂念、一尘不染的调心入静状态,同时凝神于一志,或系神于肢体动作,或系神于呼吸等,则意、气、神三者高度协调统一,身心自然能呈现出一片和谐之象,肢体和柔安舒,调息以绵绵,定心而默默,外静内澄,一念归中,则其效自不期而臻。修习日久,在生活中也能自如运用,进而对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